时代成就了《流浪地球》
电影《流浪地球》日前获得了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导演郭帆表示,感谢每一位为《流浪地球》付出过辛劳与汗水的幕后创作者、每一个支持这部电影的观众,“身处于这个时代,是这部电影得以诞生的决定性原因。”
电影《流浪地球》作为中国自制科幻大片,自上映就好评不断。影片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人类面对绝境,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导演郭帆表示,创作这部电影的初衷,旨在履行中国电影从业者探索新类型的责任与使命,寻找科幻电影这一类型在国内市场落地的可能性,“在过去的4年里,超过7000名电影人齐心协力完成了这部电影。”
《流浪地球》这部硬科幻电影是中国电影市场上的稀缺之作,让中国观众看到了国产科幻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但郭帆表示,在影片的创作初期,缺少能够学习效仿的对象,成了创作中最大的难题,这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艰难的摸索。
郭帆回忆,拍摄前,团队制作了8000余格的分镜、30多分钟的动态预览。郭帆还专门邀请了四位中科院科学家一同探讨,并最终建立了一套严谨的世界观。在拍摄过程中,创作团队的进步也非常迅速,“2017年在拍摄地面剧情时的种种经验,帮助我们明显提升了2018年拍摄太空部分的速度和质量,节约了制片成本。”
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郭帆感谢观众和各界的共同助力,但是更感激的是这个时代帮助自己圆梦,“刚过去的2018年正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超级年,是中国科学事业大发展的一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当银幕上出现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中国的航天员时,观众们才能够坚信电影里所发生的人和事。这些,为这部电影打下了坚实的现实基础。”文/本报记者 肖扬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