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文

人物简介

刘杰文刘杰文,“以下简称刘某”,“电子工程师刘某”,他用这些网名创造了不少天涯,磨房热帖,并完成名为“雪山乌托邦”的众筹项目,两次众筹成功,凑款70余万,其人其事其书,在中国户外圈广为流传。2001年徒步丝绸之路,2002年徒步去西藏,根据两次徒步经历创作长篇小说《去西藏》;2012年,去美国工作生活,根据旅美见闻,写作并出版长篇游记《小刘美国游记》;《雪山乌托邦》2012年辞职旅行,深入藏地秘境,搭木屋,采山货,与当地人一起生活,出版旅行随笔集《雪山乌托邦》;2014年发起名为“雪山乌托邦——500块做雪山木屋业主”的众筹项目,引发广泛关注。2015年发起名为“雪山乌托邦——500块,在雪山安个家”的众筹项目,建成藏家青旅,登山大本营,以及雪山营地。2015年5月至7月,一个人在藏地秘境,荒野生活了49天刘杰文现于滇藏交界处的梅里雪山,创建“有时遇见熊”,与当地藏民一起卖自采山货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刘杰文,男,1961年11月出生,广西陆川人,汉族,大学学历,助理经济师职称,1979年10月参加工作,199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国营八一总场二分场中学教师,总场食品加工厂统计员,行政管理科行政助理员,供销公司助理员,副经理,劳动工资部部长,安委会办公室主任,职工下岗再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海口办事处主任,教育卫生部部长兼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八一总场中学副校长,儋州市八一中心学校校长。现任海南省国营西联农场场长助理,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拟任海南省国营西联农场副场长。

代表作品

作品《去西藏》,《小刘美国游记》,《雪山乌托邦》

作品文摘

1,忘却云花两沧海,一身风雪任平生2,不戴安全套,只爱陌生人;心中有座坟,深埋未亡人----长篇小说《去西藏》刘杰文2,回望来路,已是一片星河灿烂-----《极度登山体验》3,生离死别也可以很朴素。他们的生活,让我觉得原来人世如此灿烂。再难过,再恐怖的事儿,都可以用对生命的热爱去包容。他们教育我,不管如何不幸,都不必埋怨,大不了喊一声,太有意思了!离开神山之后,我开始写他们,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分享。当作光明。-----《雪山乌托邦》4,平措说,我老了,搞不动了嘎,要情人做甚?这粗放,这语气,是尽情燃烧之后才敢说的话,都到了无情的地步了。情到至深处,会突然天道无情。现在,他只要手中的酒了。-----《酒鬼猎人》《雪山乌托邦》5,有些人注定与你有关系,有关系的迟早会发生关系,没关系的迟早会没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张善意的网,记住该记住的人,忘掉该忘掉的人。这是我的经验总结,也是我的一份内心感受。道是无情却有情-----《明日天涯——我的辞职信》6,你有勇气离开吗,有勇气成全自己吗,有勇气过想要的生活吗?缺钱吗,缺钱我给你,能买到天堂门票吗?你爱什么,你恨什么,为什么一天天变成你不屑的那种人?你平凡,你懦弱,你永远成不了刘雨田,但并不代表你不能朝那个方向努力,再平凡也有权去寻找自我-----《明日天涯——我的辞职信》7,如果上苍再给我一次青春,我要过更多的河,爬更高的山,冒更多的险。我知道,生命是一次奇妙的旅行。天在蓝,人在走,你我乐在其中!-----长篇小说《去西藏》8,桃花开过有杜鹃,杜鹃开过有野花,野花都谢了,还有雪莲。那花啊,开时似欲语,谢时若有思。谢,是多好的一个字,谢天谢地,谢她曾开过。-----《盐井卓玛》9,他们不懂历史,也不和别人比什么,说出来的全是大白话。他们生长在自然中,对这日月山川都谈不上爱,因为“爱”还分了彼此。他们看风景,是没有选择的,就好像雪后日出,泥土也是清洁的,可以拿来擦脸。-----《神山下的访客》10,跟他在山上,日子被拉长了,即便不起风,白云仍在飘荡。走在云端,风声如此安静,静得空荡,静得通透,静得感情流遍全身。-----《扎西情史》11,我受不了那种不痛不痒的游记,暂别书桌和显示器,去过一种毛孔张开的生活,写出有血有肉的文字——不用看,点火一烧,有肉香。背靠雪山,建一所房子,劈柴打猎,采灵芝,摘雪莲,五六月挖虫草,七八月收松茸,到了九十月,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雪山乌托邦》12,你知道要怎样才能遇到美人鱼吗?要潜入海底,那里的海水不再是蓝色,天空在那里只成为记忆。你就躺在寂静里,待在那里,决心为她们而死,只有那样她们才会出现。她们来问候你,考验你的爱。如果你的爱足够真诚和纯洁,她们就会和你在一起,然后把你永远带走-----《小刘美国游记》13,这世上,真有一些人,只有一些人,用自己内心的迷茫,换来我们从未见过的色彩。他们的生命惊鸿一瞥,却在歌声里永不变老-----《小刘美国游记》14,加缪写过《西绪福斯神话》,对抗机械单调的生活,只有三样东西:自由,激情和创造。自由无绝对,激情易消失,唯有在创造中才有永恒的自由和激情。一旦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你才有主动创造的力量。即便没有任何人支持,你仍然会充满干劲。知道吗兄弟,我花了八年去确认了这点-----《小刘美国游记》

人物评介

《去西藏》最早知道刘某是在小县城的一家画室里,那里放了很多独立出版的作品。画室老板向我推荐一本印得很差的小说《去西藏》,他非要讲给我听,讲里面的段子,说太有意思了,这个人写东西不刹车的。我翻了翻,字那么小都挤一块儿了,看起来好累啊。老板说他看了两遍,都是笑着看完的。我自己是写小说的,不太看别人写的,老板唾沫横飞:你写的肯定没他好看!好看,是小说的标准么?画画的喜欢我也没办法。刘某的语感是真好,太好了,好得出奇,开玩笑能开出几十万字,每页每段甚至每句都能让人笑出声来。优点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经得住推敲,人物都在讲自己的话,单拿出来没意思,凑在一起非常幽默,一下把其他的80后甩出去老远。他讲故事是老手,不像第一次写长篇的新人:说话一个味儿。可他写得太急了,前半部尽显叙述天分,到后面抒情特别特别多,抒得很有趣,但一本书放这么多东西就泥石俱下。他写的是那种青春荷尔蒙的东西,第一页就是雪山裸体照,胆子大什么都写,找小姐砍人手淫嫉妒吃醋等等,是会刺激很多人的,可他却赫然印着“纯情公路小说”。他这纯情一般人受不了。刘某有过血性的青春,这点让我羡慕。他热情洋溢有使不完的精力,同时骨子里又无比的柔软和脆弱,他应该知道好小说是悲喜交加的,所以他没有只开玩笑,要“笑出青春的泪水”。刘某是个激情的家伙,适合写《在路上》,比冯唐要好。圈子里对他的第一本褒贬不一,我觉得已经很好了,因为有声音有读者的声音,好多诗集除了几个要好的朋友根本没人评价,至少我看到了超级棒的语感——你看下去会不知不觉受他影响。刘杰文后来在一个场合见到,听到他说话特别快,跟他的小说是一样的,我们中很多人是分裂的,他好像免疫了——我原以为他是北方人。他的《美国啊美国》——这名字比后来好多了,在外面特别火爆,被推上好多论坛的首页,可在圈子里反应并不太好,客气的说法是,太多俏皮话影响了风格。我想他是把锋芒藏起来了。他自己说这是游记,真人真事不能把朋友都得罪光了。听他谈小说,发现其阅读量很惊人,且都是严肃的经典小说,你能感觉到他看得激动却无处交流,一个文艺心的工程师会不会太孤寂了?他要用口语找到自己的出路。实话说这点我还挺赞成的,我不太看朋友们的东西,因为野心都太大了,都在玩文本游戏,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找出路,其实是很踏实的做法。他一直在说别人哪里写得好。再后来听他说要去野外生存,当时有个导演朋友还说他事儿逼,他说他热爱摇滚乐热爱80年代的探险家。他把错给讲得绘声绘色,画面感如同亲历,我立刻被感染了,那是从心灵里投影出来的诗意。我觉得这个人应该上电视节目。几年过去这本书快出来了。我在朋友圈看过几篇,松茸传奇,扎西的情人,还有最近的那个阿珍,他到火候开始走心了。这条路很适合他。他有自己的态度且旗帜鲜明。他的执着他的勤奋他的不惜体力,时常让人感到羞愧,刘某同学是热情的,他身上那股劲头让我都感动了,不管对他的书如何评价,有一点肯定没错:这家伙是个行动派!

相关书评

作者大树大树这是一本可以让人笑出眼泪的书,笑得回味无穷,笑得打开房门,大喊一声,找他们去!作为一个爱好文艺的工程师,作者辞掉工作走进大山深处,经历6年的荒野生活之后写出了这些故事。整本书都是一个个形形色色的人物,太生动了,你不禁要想,真有这样的人吗?书里还收录了辞职信,写给姐姐,写给女儿的信,一个理工男竟有如此细腻的心思,货真价实地感动了我,还有那些毒片,那些永无乡的人们……这本风格独特的游记,更像回忆性的散文集,作者在用简洁清爽的文字传递着旅行的见闻和感悟。在感情上,他和藏族人贴得那么近,一个浪子扎西的内心世界,被他描绘得如此的丰富和感人。大家都爱旅行,对行走,对村民,对山川河水,总是会有一种态度的。从他的行文中,你能感受到一种敬意,他把这种敬意传递出来了。那是一种人性的光芒,恰似燕子啄起了春泥,人们爱怜地望着,望着她们飞进了自己的家门。大地由此丰饶。美丽的藏家村庄,使得两个都市人停下了匆忙的脚步。他们跟着藏药商人扎西去走家卖货,去翻山越岭,去欣赏绝世美景。云彩被镶嵌在天空的蔚蓝深处,他们背着行囊,走向花丛中的虫草营地。一个有着憨厚笑容的猎人,正拿着青稞酒等待着他们。猎人以美酒款待,也留给他们喜悦和感动,然后送他们上路,送向那布满鲜花和白云的山谷。他们要去建一个叫永无乡的小木屋。燃起营火,感受着孤独,在大雪飘落之前,天空中凝固着让人窒息的彤色云朵,远处传来了马蹄的声音……大树是的,那是彪悍的藏族书记和乡长,过来审问他们了。这段审问太精彩了。一方是爱美的上海理工男,另一方是务实的藏族乡长。我敢担保,这一段所有人都会笑出声。没有人能够真正通过语言去理解一个为理想而孜孜奋斗的疯子,更何况这里语言还不通。当下户外运动蔚然成风,恐怕还没有人这么干过。如果以“江湖”去解释,那就是为了修炼叫“永无乡”旷世神功,他们拜访了各大藏地掌门:书记,乡长,村长,虫草老大,松茸大哥……真的,还没有人如此的疯狂,且有趣。一篇篇翻下来,《雪山乌托邦》应该不只是指那个小木屋,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叙述那些真实的藏民,他们有着如何坚韧的生命力和超强的感染力。藏区小人物的一生传奇和内心实录,和作者所渴望的自由,形成了一种呼应。不依靠优美的媚俗抒情,而通过真挚的情感来演绎,我们所有的旅行者,都应该这样去关注大地上灿烂的生活——乌托邦早已存在。旅行的意义在哪里?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行走和感悟,而不是过于在沉浸在自己原有的世界里,否则为什么要走出去?我想,大家看完这本《雪山乌托邦》,你会同意这样去书写大地和生命,肯定比脆弱的小情调来得痛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