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毓中刘毓中,于1928年脱离易俗社担任秦钟社社长兼主演。1932年,秦钟社解体后,另建新声社。1946年在三意,尚友等社搭班演出。1950年重返易俗社。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扮演《卖画劈门》中的白茂林,《游龟山》中的胡彦,获演员一等奖。生前历任全国文联委员,西安文联副主席。他嗓音宽洪深厚,酣畅淋漓,善于用大段唱腔反映人物的内心矛盾;做派大方,身段讲究,文武兼备,尤善衰派老生。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称赞他是“衰派老生中的一绝”。代表剧目:《卖画劈门》《走雪》《大报仇》《烙碗计》《三回头》《三滴血》《周文送女》《游龟山》《火焰驹》等。
刘毓中中共党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省分会顾问,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易俗社艺术顾问。刘毓中是秦腔界德高望重,造诣深厚,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七十年来,他在秦腔艺术实践中汲汲以求,法师诸家,博采众长,融为一炉,为秦腔艺术的继承,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直到年逾八旬,仍在为发展秦腔艺术不懈战斗,不愧为秦腔艺苑里一棵不老松。
刘毓中,字秀山,1896年10月11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区雨金街道粉刘村,自幼务农,十四岁曾在临潼雨金镇杂货铺当学徒。受其父亲刘立杰的艺术熏陶,酷爱戏剧,1912年冬,十六岁时考入陕西易俗伶学社学艺,为该社第二期学生。由于他勤学苦练,锲而不舍,很快成为秦腔须生中文武兼备,黑白不挡的著名演员。刘毓中被誉为秦腔须生“泰斗”。他曾演出本戏一百多出,为观众所称道的拿手戏不下二十多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艺术形象。老生戏有《烙碗计》之刘子明,《卖画劈门》之白茂林,《走雪》之老曹福,《大报仇》之刘备,《八义图》之程婴,《三滴血》之周仁瑞;正生戏有《春秋笔》之吴承恩,《出汤邑》之伍子胥,《串龙珠》之徐达;还有小生戏《周仁回府》之周仁,特别是易俗社编写的历史剧《韩宝英》之石达开,在“兵败大渡河”一场中他继承了秦腔传统靠甲戏的技巧,又吸收了京剧武打的套路,融为一体,为秦腔须生的武打技巧创出了新路。在《殷桃娘》中扮演楚霸王项羽时,他运用红生行当的特点,吸收花脸的唱念及工架,化妆,髯口,服装都作了较大的改革创新,誉满西安,曾有“活霸王”之称。由于他几十年来不断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但发展了秦腔表演艺术,而且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群众赞赏。我国的许多艺术大师对他的表演给予很高的评价。梅兰芳为他题词,欧阳予倩为他题诗,荀慧生为他两次作画,马连良称他为“衰派老生中一绝”。他的表演风格极大的影响了同行后辈。在秦腔艺术领域里,可以说是独领风骚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