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

个人简介

洛夫,原名莫运瑞,莫洛夫,笔名野叟。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中国最著名的现代诗人。1928年生于衡阳东乡相公堡副刊。1949年赴台湾,现旅居加拿大温哥华,被誉为中国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将洛夫评为中国十大诗人首位。潜心现代诗歌的创作,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99年,洛夫的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2001年又凭借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洛夫为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被诗坛誉为“诗魔”。

人物生平

1928年5月11日,出生于衡阳市衡南县相市乡相公堡,现聘任北京师范大学,南华大学,中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加拿大漂木艺术家协会会长,香港当代作家协会永远名誉会长,衡阳廻雁诗社名誉社长。1938年,举家从乡下迁居衡阳市石鼓区大西门痘姆街,先后在相市小学,衡阳市国民中心小学,衡阳市二中,衡阳市八中和衡阳市岳云中学就读小学,初中,高中,1943年在《衡阳力报》上发表散文《秋日的庭院》。1949年7月离衡随军赴台湾。《红楼梦》续书扛鼎作家温皓然与洛夫,陈琼芳1951年,考入台湾政工干校本科班,毕业后入台湾海军陆战队。洛夫携夫人陈琼芳回母校衡阳市二中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与纪弦早一年创办的《现代诗》,并任总编辑二十余年,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标志性刊物之一,对台湾和大陆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开创了中国台湾现代主义诗歌的新时代。《创世纪》强调纯粹性,独创性,世界性,主张融合西方与中国,现代与传统,以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现代汉诗的诗学体系。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南斯拉夫等文,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将洛夫评为中国十大诗人首位。1959年7月,台湾军官外语学校毕业,分配到金门担任联络官,负责接待来自各国的新闻记者,写下第一首长诗且具有个人里程碑性质著作《石室之死亡》。1965年11月,去越南任“顾问团”顾问兼英文秘书,负责翻译与联络的工作,写下《外外集》“西贡诗抄”。1967年11月,返回台湾,又入淡江大学文理学院英文系读书。1973年8月,以海军中校军衔退役,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1982年,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同年诗集《时间之伤》获台湾的中山文艺创作奖。洛夫为李璜之题字1986年,复获吴三连文艺奖。1991年,复获台湾“国家文艺奖”。1996年,旅居加拿大温哥华。1999年,洛夫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2001年,三千行长诗,新文学史上最长的诗——《漂木》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震惊世界华语诗坛。洛夫给李璜之分享他的诗词作品2003年,获中国文艺协会颁增终身成就荣誉奖。2004年,获北京新诗界首届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2008年10月12日,洛夫具有后现代意义的诗《汽车后视镜所见》入选深圳改革开放30年30首最具代表性的佳作。2008年10月18日,洛夫诗书画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为期5天的展览。2009年秋,由鹤山21世纪国际论坛出版《洛夫诗歌全集》。2009年11月12日,洛夫凭借自选诗集《雨想说的》获得获得华侨文学奖诗歌组最佳作品奖。2011年年初,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洛夫的两卷本精选。2011年9月12日,洛夫作品入选《诗会中国——2011中秋诗会》2011年10月16日,获得中国当代诗歌奖创作奖。2011年11月,获得首届孔子国际文学奖。2018年3月19日凌晨3:21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享年九十一岁

著作

洛夫写诗,译诗,教诗,编诗五十余年,著作甚丰,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灵河》,《石室之死亡》,《魔歌》,《众荷喧哗》,《因为风的缘故》,《月光房子》,《漂木》等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落叶在火中沉思》等六部,评论集《诗人之镜》,《洛夫诗论选集》等五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1942年开始写诗,1943年在《衡阳力报》上发表第一篇文章——散文《秋日的庭院》。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三十多年来评论不辍,英译本于1994年由美国旧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其中多首为美国汉学家白芝教授选入他主编的《中国文学选集》。1996年偕妻移民加拿大,思念祖国,表现乡愁,为十几年来写作的主题之一。《未寄》,《或许乡愁》,《水墨微笑》等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香港回归前洛夫曾到落马洲,从南面望乡,仿佛闻到家乡衡阳的鹧鸪啼鸣;到韩国讲学时,登上板门店山头,从北面眺望白山黑水,“仰首拭目,手帕上竟是一片濡湿的乡愁。”2009年秋由鹤山21世纪国际论坛出版《洛夫诗歌全集》。洛夫是台湾现代诗坛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为中国诗坛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由于表现手法近乎魔幻,因此被诗坛誉为“诗魔”。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如此评称:“从明朗到艰涩,又从艰涩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与肯定的追求中,表现出惊人的韧性,他对语言的锤炼,意象的营造,以及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乃得以奠定其独特的风格,其世界之广阔,思想之深致,表现手法之繁复多变,可能无出其右者。”吴三连文艺奖的评语对他更为肯定:“自《魔歌》以后,风格渐渐转变,由繁复趋于简洁,由激动趋于静观,师承古典而落实生活,成熟之艺术已臻虚实相生,动静皆宜之境地。他的诗直探万物之本质,穷究生命之意义,且对中国文字锤炼有功。”洛夫和余光中一直被世界华文诗坛誉为双子星座,洛夫的《边界望乡》和余光中的《乡愁》一样脍炙人口。虽在大陆的名气不如余光中响亮,但在台湾诗界洛夫的名望却在余光中之上。1979年3月,洛夫访问香港时创作《边界望乡》,诗人余光中陪同他去边界落马洲用望远镜看大陆,洛夫离乡三十年,近在咫尺却过不去,有家不能归,近乡情切。于是写下了震撼人心的诗——《边界望乡》,传神地表达了游子怀乡咫尺天涯的伤痛,落寞和无奈。国内外研究洛夫作品之专著颇多,已出版有:《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洛夫与中国现代诗》,《洛夫评传》,《一代诗魔洛夫》,《漂泊的奥义》,《洛夫:诗,魔,禅》,《洛夫长诗<漂木>十论》,《大河的雄辩——洛夫诗作评论集》等。洛夫沉潜于书法之探索五十年,不仅长于魏碑汉隶,尤精于行草,书风灵动萧散,境界高远,曾多次应邀在台北,台中,菲律宾,马来西亚,温哥华,纽约,北京,衡阳,西安,济南,南宁,深圳,杭州,广州,上海,石家庄,太原等地展出。

个人履历

1954年,洛夫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历任总编辑数十年,力倡超现实主义,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等文,并被收入各类诗选,包括《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1982年,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诗集《时间之伤》获中山文艺创作奖,本人膺选为台湾“十大诗人”之一。1983年获吴三连文艺奖。1991年获台湾文艺奖。1999年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2001年,3000行长诗《漂木》出版,震惊华语诗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3年获中国文艺协会颁发终身成就荣誉奖。2004年获北京《新诗界》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2009年诗集《雨想说的》获中国首届华侨文学奖。写诗,译诗,教诗,编诗一生,先后出版了37部诗集,7部散文集,5部评论集,8部译著。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因近乎魔幻的表现手法,洛夫被称为“诗魔”。2009年秋由鹤山21世纪国际论坛出版《洛夫诗歌全集》。研究洛夫作品专著有:《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大河的雄辩――洛夫诗作评论集》,《洛夫与中国现代诗》,《洛夫评传》,《一代诗魔洛夫》,《漂泊的奥义》,《洛夫:诗,魔,禅》,《洛夫长诗<漂木>十论》等。洛夫沉潜于书法探索也已近50年,不仅长于魏碑汉隶,尤精于行草,书风灵动萧散,境界高远,曾多次应邀在台北,台中,菲律宾,马来西亚,温哥华,纽约,北京,衡阳,西安,济南,南宁,深圳,杭州,石家庄,太原等地展出,并日渐被藏家看好。加拿大外交部曾将他的书法作品作为礼品赠送中国外交部。洛夫曾任香港当代作家协会永远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山西中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多年间,回大陆20多次,回乡15次,省亲,会友,讲学,出席诗会,交流诗艺,举办个人书法展。

直系家属

妻子:陈琼芳儿子:莫凡

评价

余光中先生刚走不久,洛夫先生又走,一个时代结束了!他们是这个时代诗的高峰,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默哀!致敬!诗人洛夫千古。——刘正成惊闻洛夫先生逝世,甚哀甚叹!1988年中秋,洛夫一行首次回大陆,我携妻杨泥,从四川赶到桂林,与湖南李元洛教授同陪洛夫一行漓江上中秋赏月,这是台湾开禁后,两岸诗人首次相聚在李白的月光下。我写了一短文记念这次聚会。当年中共中央最重要的机关刊物《求是》刊出了此文,足见洛夫先生为两岸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将三十年前这篇短文奉于洛夫先生灵前,先生不朽,诗歌万岁!——叶延滨

名言

如果你迷恋厚实的屋顶,你就会失去浩瀚的繁星。雁回衡阳,因为风的缘故。心中有诗,瞬间即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