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明

人物经历

马志明1945年农历7月14日,马志明出生。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相声和戏曲。1957年,考入天津戏校,学武花脸。1958年,身为政协委员,天津广播电台说唱团副团长的马三立因为相声《买猴》被打成右派,13岁的马志明也因此受到牵连。1961年,进入天津曲艺团,正式说相声。1962年夏,马志明正式从天津戏校退学,到常州投奔两位师哥,跟人搭班说相声。1963年9月,马志明接到天津市曲艺团的通知,回团参加面试。不久后正式入团,开始正式参加业务演出。1965年年初,马志明与父亲马三立一起被打为“现行反革命”,不能登台。1966年,文革开始,马志明与父亲都被关进牛棚,随后被下放到天津南郊农村。1977年,马志明和父亲马三立回到了天津曲艺团,马志明干了两年后勤:套炉子,卖废品,搞卫生,洗衣服,帮食堂剥葱扒蒜等都干过。1980年,曲艺团业务大好,全团演员都上,马志明也在这个时候重返了舞台。1986年,参加第一届相声演员大赛,马志明表演的是相声《五味俱全》。4月13日,由侯宝林代收为师弟,拜已故相声前辈朱阔泉为师。同年,马志明与堂兄马敬伯,父亲马三立三人举行马氏相声专场。同年,参加全国部分省市相声邀请赛,获优秀表演奖。1987年,马志明和黄族民开始搭伙说相声。同年,参加全国艺术节第五届津门曲荟演出,其表演的相声《我是患者》获优秀表演奖,《派出所见闻》获优秀作品特别奖。1988年7月,央视在大连举办第二届全国专业相声大连星海杯电视邀请赛。复赛第二场,马志明以9.41分获逗哏第一名。最终决赛,马志明获得了捧哏三等奖,他的作品《纠纷》则获得了创作三等奖。1989年,在父亲马三立的提议下,马志明收于克志,卢福来为徒。1992年6月,举办了“马志明曲艺专场”,并由天津电视台播出。1997年,马志明收黄族民为徒。2002年,马志明参与天津卫视德云社相声春晚录制,与黄族民表演相声《论拳》。2005年,马志明从天津曲艺团退休。2007年2月,出版了相声选集《笑匠杂笈》。12月2日,举办了“艺海神游五十载——马志明从艺50周年经典传统相声月”系列演出,演出共6场,马志明表演了几乎全部自己的传统代表节目并于2009年制作出版了光盘。2008年1月23日,做客电视谈话性节目《鲁豫有约》,接受鲁豫专访。2月,马志明参加纪念马三立诞辰95周年,孟小冬诞辰100周年活动的首场演出,马志明和老搭档黄族民表演了马氏传统相声《对春联》。同年,与张惠妹在天津水滴演唱会上合作表演天津快板。2010年,马志明创作,表演的相声《纠纷》获得第七届中国“金唱片奖”。2011年1月1日,马志明与其儿子马六甲做客天津卫视,表演了由马六甲创作的相声段子《足球明星》。2012年,马志明首次出演电影,在4月23日上映的电影《匹夫》中饰演黑帮老大薛豹子。8月24日,“老骥新驹”马氏相声专场在天津大礼堂举行,马志明和儿子马六甲同台演出,这是马氏相声的第二次专场。2013年9月25日,接受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政府聘任为文化发展顾问。2014年8月30日,马志明参加“中国相声群英会”。2017年10月3日,天津卫视《群英会》推出“马志明从艺60周年特别节目”。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月1日夜,马志明与杨少华等人共同参加了天津卫视《笑礼相迎》第二期节目。2021年1月23日,马志明参与天津卫视德云社相声春晚录制并与郭德纲合作了一段太平歌词《鹬蚌相争》。2022年1月30日,马志明参加《2022天津卫视相声春晚》,并与王惠合作带来京韵大鼓《太虚幻境》片段。

个人生活

家人马志明的爷爷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父亲是相声演员马三立。马志明和父亲马三立1979年,由郝德宝介绍,马志明与张秀琴相识,8个月后两个人结婚。1981年,儿子马六甲出生,马六甲从小学相声,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消防研究所做了一名普通的检测员。搭档马志明先后主要有三任搭档,分别是杨少华,谢天顺和黄族民。其中黄族民与马志明搭档时间最长。弟子马志明主要有三位弟子,分别是卢福来,于克志,黄族民。

艺术特色

马志明与徒弟黄族民“本真”的真实和真理性是相声和一切喜剧艺术的生命。喜剧所谓夸张或变形,荒诞或廓大都旨在显示和强调对象和主体的本真性质。马志明深知先辈越夸张越可乐,越可乐越真实的妙谛,总是追索真实的神形兼备,生动性和概括性。《纠纷》是马志明的成名和代表作,显示了他比前辈更具理性的深刻思辨和更富意味的生活洞察。而采取的则仍是不留形迹“马派”娓娓道来的白描和冷隽客观评叙。本真和自然紧密相连,真理性需要逻辑性求证,过程必须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自自然然。马志明的一切规整和创新——无论是文本还是表演,都旨在显示本然中的自由和灵动。它不是滑腻无碍的顺势倾注,而是一波三折的起伏跌宕。唯其如此才能深蓄简出举重若轻体现相声“以说为主”的滋味。《纠纷》中的派出所小屋虽是并无惩罚意味的现场,却是王德成和丁文元情绪格斗和心灵自省的“战场”,从两张条凳的对峙到移坐一张的并肩,是过程也是象征,而最后在警察前自称“盟兄弟”的称谓,既是点题生辉的诗眼也是性格升腾的自嘲,更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世俗劣性的再次写照。而这一切并无硝烟的冲突,只是逻辑链条环套和自动的结果,作者只是信手拈来而已。马志明对文本的归置和创意都无非为舞台表演的得心应手。他的舞台风范既是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又是半真半假的“角色化”与真知灼见的评叙者的结合,有“马氏”之影痕但更是他“自己”——既具其父的“浓后之淡”和“大巧之朴”,又有他个人独具的深刻和简练,洒脱和劲健。而他的喜剧情趣则始终传承马氏追求稚拙厌弃纤巧,追求自然从来不施小技小惠的门风。诸如《纠纷》的戏剧性逆转以及“包袱底”:“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均是平和安然实话实说,并不咬住不放拖泥带水。

人物评价

马志明是相声行中的百科全书。马志明先生对相声艺术孜孜以求,几近苛刻,故能绝于喧嚣浮躁的环境,而神游于淡泊的艺海。他频出精品,承袭并发展了特有的马氏韵味,使观众回味隽永,屡听不腻。马志明长于传统相声,但他的观念从不落伍于时代。《纠纷》之外,《看不惯》中的歪唱《纤夫的爱》,《夜来麻将声》中的市井人语,都是为观众津津乐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