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

人物经历

三毛相册1943年3月26日,三毛出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正街145号,她同父母,姐姐在这里生活了三年。1948年,随父母移居台湾。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出对书本的爱好,她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读《红楼梦》,初中时期就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休学后,三毛在父母的教导下学习古文诗词和英文,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韩湘宁,邵幼轩等三位画家习画。1964年,得到中国文化大学的创办人张其昀特许,三毛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的马德里大学就读,并遇到了还在读高三的荷西·马利安·葛罗。后就读于德国哥德书院,她也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三毛将少女时代的成长感受和游学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收录于她1976年发表的散文集《雨季不再来》中。1970年,回到中国台湾,受张其昀邀聘在中国文化大学德文系,哲学系任教。1972年,三毛接受了在网球场上结识的一位年龄较长的德国教师的求婚,但因未婚夫猝逝,她再赴西班牙,与分开六年的荷西重逢。1973年,受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邀请荷西一起前往西属撒哈拉沙漠。1974年,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尤恩举行了简单的婚礼。1974年10月6日,她的一篇名为《中国饭店》的作品在《联合报》副刊刊出,这篇描写自己异国婚姻的作品在当时吸引了大批读者。1976年2月,受政治形势影响,三毛与荷西离开西属撒哈拉,前往西班牙属地加那利群岛;5月,受到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三毛出版了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讲述了她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细节和个人感受。1977年,先后集结出版《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等散文集。三毛图册1979年2月,描述三毛和丈夫荷西在加那利群岛生活经历的散文集《温柔的夜》出版;9月30日,荷西在潜水时发生意外事故丧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1981年,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台湾定居;同年5月,出版散文集《梦里花落知多少》,该书主要记录了三毛在荷西离世后悲痛的心情和慢慢走出阴霾的过程;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在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国后写成散文集《万水千山走遍》,并进行了环岛演讲。1982年,任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在台湾大学和中国文化大学讲授“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前往美国接受割治子宫癌手术,随后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1987年3月,出版有声书《三毛说书》;7月,出版散文集《我的宝贝》,向读者们展示了她珍藏多年的一些物品。1989年4月,首次回到大陆的家乡,并专程拜访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先生,了却了夙愿。1990年,创作完成了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1991年1月2日,因子宫内膜肥厚,三毛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并于1月3日完成了手术;4日清晨,医院女工发现了被尼龙丝袜吊颈的三毛遗体,现场未发现遗书,法医推断三毛的死亡时间是1月4日凌晨2点,终年47岁。

个人生活

家庭全家照三毛原名陈懋平,“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和平之意,但因为学不会“懋”字的写法,三毛写名字时都把这个字省略了,并最终改名为陈平。三毛的父亲陈嗣庆是一名律师,她的母亲名叫缪进兰。三毛在家中排行第二,她有一个大她三岁的姐姐陈田心与两个弟弟陈圣,陈杰。婚恋1967年,三毛在西班牙结识了还在读高三的荷西·马利安·葛罗。此外,留学期间三毛也交了几任男友:在西班牙期间的一名日裔富商同学,在德国期间的一名后来成为外交官的德裔同学,以及在美国期间的一名台湾籍留美博士生,但是最后全数均无疾而终。1972年,三毛接受了在网球场上结识的一位年龄较长的德国教师的求婚,但他却因心脏病发猝死。1972年,三毛再赴西班牙,与分开六年的荷西重逢。1974年,三毛与荷西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公证结婚。1979年9月30日,荷西因潜水意外丧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后,终身没有再嫁。

人物评价

三毛创造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瑰丽的浪漫世界,里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引人入胜不可思议的异国情调,非洲沙漠的驰骋,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经验造就了海峡两岸的青春偶像。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三毛,年轻,坚强而又孤独,她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我本来是不想把奇女子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衔头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不用太悲哀。三毛选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