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恩美

个人生活

谭恩美美国华裔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圣克托拉长大并接受中小学教育。1968年因父病逝与母移居瑞士,1969年又回到加利福利亚州进入圣何塞城市学院就读,1973年考获文学士学位,1974年再考获语言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与CouisDeMattei结婚。1975年曾进入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76年辍学担任迟钝协会语言训练顾问。1987年随母亲回返中国探亲,访问和寻根。

成长经历

谭恩美谭恩美自幼生活于美国,接受了美国主流文化教育,这使她产生了一种心理优越感,她总是以俯视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误解。同时,谭恩美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一面,并将之传播到西方社会。1981年—1987年,谭恩美担任记者,医学期刊的编辑和商业科技写作的自由撰稿人。1985年起对小说创作发生浓厚兴趣。曾参加作家训练营。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和散文。谭恩美的小说很多都带有自传性质,擅长描写母女之间微妙的情感,常常以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女性为主角。这些华裔女性不但要面对种族认同的问题,还要面对与父母在文化认同上的隔阂。这些同谭恩美的成长环境分不开。谭恩美小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描写了中国的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如《接骨师之女》中的露丝认为:“中国的中秋节就是美国的感恩节,她希望与家人,朋友在中秋节相聚,建立更亲密的友谊。”《喜福会》描绘了中秋节欢乐温馨的场景,“这一天,人们准备好各种器具与食物,每盒装着四只月饼”,人们还要游太湖,拜月亮娘娘,这些描写带着浓郁的异国情调,表达了中国人对民族传统的重视。《灶神之妻》中描绘了新年的风俗习惯,如新年来临之前人们要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也要穿得整整齐齐,大年初一要吃饺子,过年期间还会有各种民俗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斗鸡,社戏等。《灶神之妻》中,谭恩美详细描写了江薇丽——雯妮置办结婚嫁妆的细节,嫁妆包括梳妆台,衣橱,红木沙发,绣花被褥,留声机,餐具瓷器等,结婚时新人会收到许多礼物,包括金项链,金手镯,翡翠戒指等。对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描绘,表达了谭恩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小说《灶神之妻》中,描写了中医的神奇疗效;《接骨师之女》中,茹灵出生于制墨世家,她详细描述了制墨的工序。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形象是华裔文学中的典型形象,这种中国形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她的母亲曾给她讲过许多关于中国的故事,谭恩美对中国的了解也多源于母亲,家庭和华人社区,这难免使她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存在偏差。谭恩美是华裔的第二代移民,虽然她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但她深受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可以说,谭恩美是典型的“香蕉人”,这使谭恩美常以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审视中国。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人的认知必然会影响谭恩美的观点。当谭恩美以美国人的心理审视中国时,就会对中国产生种种误读。同时,作为美国的少数民族,谭恩美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感不满,她常会将中国塑造为文化古国或乌托邦的幻想,以此争取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谭恩美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整合中国意象,塑造中国形象。谭恩美小说以独特的文化身份和生存体验再现了中国形象,尽管这种中国形象有许多失真之处,但它满足了西方人的心理期待,也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主要作品

作品作品类型出版时间《喜福会》长篇小说1989《灶神之妻》长篇小说1991《灵感女孩》长篇小说1995《接骨师之女》长篇小说2001《沉没之鱼》长篇小说2005《月亮夫人》儿童文学1992《中国暹罗猫》儿童文学1994《我的缪斯》散文集2003《奇幻山谷》长篇小说2017

人物评价

谭恩美“是一个具有罕见才华的优秀作家,能触及人们的心灵”。但在光环笼罩下的谭恩美,在日常生活中却依然平易近人。——网易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小说中选择中国母亲和女儿的故事作为创作题材并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母亲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她作为华裔作家的中国情结和中国文化意识使然。在其小说中,母亲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载体,是历史与记忆的中介,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中国文化传统通过母亲得以延伸,历史和记忆通过母亲得以重建。谭恩美的小说之所以在主题和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小说中母亲形象的感染力以及母女关系所折射出的深邃的文化内涵。——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