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菊贞
- 女 / 中国 / 导演,制片人,其它
- / 白羊座
- / 中国台湾高雄县 / 1972年04月14日
- 详细介绍: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曾担任校内刊物“双周刊”主编,大四那年又选修了李道明老师开授的“录像带制作…
- 别名:未知
- 外文名:未知
- 性别:女
- 国籍:中国
- 身高:未知
- 体重:未知
- 民族:未知
- 星座:白羊座
- 血型:未知
- 出生日期:1972年04月14日
- 出生地区:中国台湾高雄县
- 职业:导演,制片人,其它
- 毕业院校:未知
- 经纪公司:未知
- 明星/评论:当前有0条评论,
- 人气:1009°
- 详细介绍: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曾担任校内刊物“双周刊”主编,大四那年又选修了李道明老师开授的“录像带制作”课,与班上同学一同拿起摄影机…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曾担任校内刊物“双周刊”主编,大四那年又选修了李道明老师开授的“录像带制作”课,与班上同学一同拿起摄影机完成纪录片《博盛,这孩子》,体会到影像媒介的迷人之处与所能发挥的力量,因而让萧菊贞在文字之外又多了一种能说故事的工具:摄影机。而这部纪录片也为萧菊贞赢得第一座金穗奖肯定。毕业后萧菊贞进入“新新闻周刊”担任一年半的专职记者,之后即展开自由撰述和影像创作生涯,曾以《阳光爱情》、《火鹤》等一系列记录身心障碍朋友的纪录片获得三届金穗奖肯定,并以《红叶传奇》和《银簪子》连续夺得两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台北电影奖、纪录片双年展台湾奖,并相继入围全球重要影展:阿姆斯特丹纪录片影展、山形影展、釜山影展、新加坡影展…等。除了纪录片创作之外,萧菊贞对当代台湾电影环境亦有相当投入,尤其曾在中国时报长期以专栏撰述台湾电影相关议题、人物。她更于1999年与鸿鸿、魏德圣、郑文堂等导演一同创办“纯16影展”,首度将国内创作短片、纪录片带进电影院。后续并经常参与规划台北电影节、圆缺影展等国内重要电影活动。她的纪录片作品充满作者自身忧伤感性的笔触,对于纪录片和台湾电影相关政策亦有十分犀利的见解。在影像创作之外,她也用她独特的感性文字纪录自己的创作生涯。重要文字出版包括<银簪子-终究我得回头看见自己>、<大毛&Coffee>。近年除了在清华大学教授“电影美学概论”、“纪录片创作”、“台湾电影赏析”等相关课程外,也常担任台湾重要影展(金马奖、台北电影奖… 等)评审工作及相关文化补助之评审。2004年获得辅仁大学优异传播工作者<思恒奖>肯定。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杰出校友奖〉。目前担任大爱电视戏剧部经理一职,监制戏剧作品多次获得金钟奖及亚洲电视奖入围肯定。影片作品1994 《博盛,这孩子》获金穗奖纪录片优等、金带奖评审团奖1996 《端午》、《阳光爱情》获1997年金穗奖最佳纪录片1997 《火鹤》获1998年金穗奖纪录片优等1998 《不可信之事实》1998年参与女性影展放映之实验剧情片1998 《血染的青春─五零年代白色恐怖》入围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新加坡影展、意大利Infinity影展。1998 《角色─一群南台湾女性走入社区的故事》。1999 《红叶传奇》获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台北电影奖最佳纪录片。入围日本山形纪录片影展、釜山影展、阿姆斯特丹纪录片影展1999 创办<纯16影展>2000 《银簪子》获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台湾奖、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入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影展国际竞赛、瑞士尼恩国际影展、日本山形纪录片影展、亚太影展、釜山影展……。2002 《白鸽计划─台湾新电影20年回顾》─金马影展闭幕片、香港电影节、新加坡影展观摩。2002~2006 清华大学授课“电影美学概论”、“纪录片创作”、“台湾电影赏析”2002 《渡─证严法师的慈悲喜舍》证严法师获总统文化奖纪录片2002 《爱的狂想曲》与鸿鸿、吴静怡合导三段式纪录片。2003 《博盛的二年八班》─公共电视台 《记录观点》2004 导演《心灵好手》─大爱剧场,叙述口足画家谢坤山的故事。2004 获颁资深传播工作者< 思恒奖 >2005 金马奖评审2007 监制大爱剧场《春暖花莲》、《幸福时光》2008 担任大爱电视戏剧部经理担任台北电影奖评审制作《再见.杨德昌》纪念影片2009 打破台湾戏剧史纪录,在灾区同时纪录并拍摄八八风灾戏剧<曙光>、<爱的足迹>、<萤火虫之歌>2010 监制电视电影《逆子》、《破浪而出》获得多项金钟奖、亚洲电视奖入围肯定。并与法务部、教育部等共同推动“无毒有我”反毒活动,全台湾一千多场特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