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谦

人物经历

媒体报道殷谦1977年五月初一殷谦出生于新疆伊犁。自幼酷爱文学,6岁开始接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以及国内外名著。9岁开始发表文章,在《中国少年报》以一篇反腐小说《大肚皮的爸爸》而引起强烈反响。11岁开始以笔名“北野”,在国内各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等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8年7月:殷谦被聘入新疆伊犁日报社,记者;获得6次好新闻奖。1999年被录入《中国文化名人录》。2000年4月:殷谦被借调到消费者导报社,责任编辑,记者,第二编辑部副主任。由于他的话题类新闻作品风格独特,该报纸将头版头条以他的名字设置了“殷谦消费视线”栏目,迄今为止这在国内报纸新闻界也是独一无二的事。2001年:殷谦被聘入西安晚报社信息部,《西安晚报·一周金页》消费版责任编辑,记者;2002~2003年:殷谦被聘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产业信息特刊部副主编;2005年被收录入《国际艺术家华人作家库》。2006年被加拿大《世界日报》,《大华报》聘为专栏作家。曾应邀参加央视《实话实说》节目访谈,多次应邀参加了凤凰卫视,重庆卫视的谈话节目。2008年被录入《中国作家大辞典》。2008~2009年:殷谦在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进修,初步涉入东西方神学研究领域。2010年至今,传说隐居在中国雁北地区一个小镇,成为一名陶渊明式的浪漫居士。2021年,在《当代人》第10期发表作品《塞罕坝:星空里的涛声》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书名出版日期出版社《花开花落》1993-06世界华文出版社《你不在的西安还下着雨》2009-12崇文书局《左手婚姻》2006-04台海出版社《无处释放的青春》2008-05新世界出版社《天廷秘传》2009-09内蒙古文化出版社《情殇女友》2008-03国际文化出版公司《诡村》2012-02武汉出版社《爱是寂寞撒的谎》2010-01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蒙古秘藏》2013-04东方出版社《忽必烈秘器》2013-01东方出版社《传国玉玺》2013-01东方出版社《爱情不是一个味》2012-12重庆出版社《百年异闻》2016-07团结出版社《任氏家言》2016-07团结出版社《北漂爱情故事》2016-07团结出版社《太古》2018-12东方出版社散文,诗歌集书名出版日期出版社《青春无悔》1995-02天马图书出版公司《心灵真经》2010-11黄山书社《情感本经》2010-11黄山书社《女人心经》2010-11黄山书社《活在当代》2015-05台湾人间出版社《揭皮》2013-11台湾尔雅出版社《画骨》2013-11台湾尔雅出版社《棒喝时代》2009-03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似水流年》1995-01香港现代出版社《北野诗集·灵舞》2014-09台湾远景出版社哲学,社科著作书名出版日期出版社《求职者的圣经》二卷2009-05光明日报出版社《哲人的灵感》2011-04台湾远景出版社《扶摇“职”上》2011-10中国铁道出版社《末世·2012》2011-03团结出版社

殷谦语录

1,我生来的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要通过我的文字来抵抗生活对人们精神的蛊蚀与钝化,就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那些令人害怕和吃惊的事象,并且用文字将它表现出来,带给读者一种深刻的经验。我希望能带给我的读者一些温暖,希望他们和一样在困境和焦虑中也能感受到一些幸福,这也是我与生俱来的使命和责任。2,我想我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那种可以使我超脱平庸的智慧。3,忏悔不是逃避而是担当,忏悔不是死亡而是再生,忏悔不是绝望而是希望。4,我们这个时代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病了,而且病入膏肓。我们时代的价值观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这也成为我们时代人普遍焦虑和绝望的原因,因为真理价值受到普遍怀疑,交换价值被奉为真理;于是就有了“我爸叫李刚”的逞凶肆虐,更有了“宁在宝马里哭泣”的势力宣言。肉体被视为人的本质,而人的本质却被掩蔽,对肉身以及“交换价值”的迷信,无情地拗阻理想主义的成长。5,如今的人有一种道德冷淡症,这种并不是一种偶或一见的孤立现象,而是表征着近世以来的意义感,趣味感和道德观念的残缺和危机。到处都是缺乏理性意识和放纵情感的人,到处都是自私冷漠和唯利是图的人,到处都是崇拜权力和追求物欲的人,到处都是及时享乐和损人利己的人,到处都是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上帝的人;他们嘲笑信仰上帝的人,蔑视圣贤们的指责,都在远离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地方快活度日。6,如果一个时代及其道德风尚不负责任地把人降低为唯利是图的经济动物,降低为权利熏心的市侩小人和势力之人,降低为不知道敬畏神圣事物的妄人和莽汉,降低为蔑视道德的虚无主义者,降低为沉溺于肉欲狂欢的生物人,降低为有知识的无知者,有财富的贫穷者,降低为把说假话变成习惯的巧滑之人,降低为没有是非感,美丑感和羞恶心的空心人,那么这个时代就无可救药了,也就无从谈起所谓血性和人性,道义和良知。7,我们不妨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你来自哪里?”“你是谁?”“你来到这世上要做什么?”弄清了这三个问题,你就会发现,原来人的存在本来是有意义的,需要为自己一生定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能够找到可靠的方向,对这个方向充满了正确预感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生活原本具有健康和美好的性质。8,一个真正的人,首先意味着道德的纯洁和人格的高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并且人格健全的人,在当今时代来说要求非常“严格”,近乎于“苛刻”,那就是,真正的人对人类的罪恶都应当有普遍的道德责任。9,我们可以至少从两个方面检验一下自己的伦理境界和道德情调。一方面是指向内指涉自己:我是不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者?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一方面是向外指涉他人:我是不是一个懂得怜悯和同情的利他主义者?我是怎样对待他们的?10,精神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懂得同情和怜悯,懂得能从利他的行为中感到巨大的快乐和幸福,懂得推己及人地爱别人。11,作为人,一定要关心人的痛苦,拯救与罪孽这类问题。我们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稳定的信仰基础,虽然我们有时可能怀疑,彷徨,犹豫;但是,我们身陷绝境也不放弃拯救的希望,虽在地狱但不怀疑天堂的存在。12,人是需要意义的,人饿了可以忍,但如果没有意义感就无法忍受了。“意义”意味着使人的生活具有健康美好的性质,意味着可靠的方向,意味着对一个清晰方向的充满正确预感的追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陷入极度的痛苦,因为他没有可以寄托精神的坚定信仰,没有清晰的价值观,所以,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就是能获得意义体验的满足。满足这一需要绝非易事,追求意义也难乎其难,它需要百折不挠的坚韧性,需要热情和信心,我们可以冷静但不能冷漠,可以怀疑但不能绝望,一个冷漠而绝望的人,是对“意义”毫无兴趣的。13,为人,应该有善良和高贵这两个最基本的精神特征,两者缺一就不能算是一个健全的和有尊严的人,虽然勉强可以称之为人,那也仅仅区别于低级动物。国人大多都善良,但并不高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活得既不健全,也没有尊严。高贵对应着批判的自由,质疑的态度,反对的精神;意味着人们能够毫不宽假地对恣睢暴戾的权势者施以无情的质疑和监督,批判,反对;在傲慢的权力面前保持着尊严和体面,不做“凯撒”的奴仆,更不做它的盟友,而要做它的敌人。善良,于个人而言,对应着人情和道义,同情和帮助不幸者,弱者,这都体现了一个人的善良,而于群体和当权者而言,它对应着人道主义,意味着他们对陷入逆境的不幸者,弱者充满同情,对底层的小人物充满爱意。对于后者,国人大多是不容置疑的善良,而对于前者,国人大多却令人失望,很多人都选择了可耻的沉默,似乎也乐意成为沉默的羔羊。14,事实上我们发现,那些乐于助人的人往往都是乐观豁达的人,因为他们天生就有一种悲悯的性情,他们觉得帮助别人不仅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正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性冲动,我们看到了那些有意义感的人为自己增加快乐情感的办法,那就是将别人的快乐视为自己的快乐,分享着别人的幸福,我们看到了动机情感和实现情感的一致性,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价值。15,孙思邈首先是道士,其次才是医学家和药学家,他很清楚天地之灾是不可能用药消除的,所以他通过行动来告诉人们,只有大爱才能消除天地之灾,只有和睦相处,敬天爱人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所以他重视药德,不论贫富妍媸,一视同仁。孙思邈是一个绝对有信仰的人,他的一生简单而执着,从生到死,他用毕生精力书写了一个大大的“爱”字,所以后人永远记住了他。16,言行举止是一个人心灵的镜像,也是一个人品德和人格的反映。人们热烈地爱戴和尊敬一个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人是真正的君子,是心地善良淳朴的人,是因为他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心交给了人民,并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爱自己的人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我看来,伟人身上都有浩然正气,都有强烈的正义感。17,一个朴素而简单的真理是,具有伟大人格的人,不必一定会有不朽功勋,但是一切伟大的功绩,必然出自于伟大的人格,一个人的丰功伟绩都是倚靠伟大的人格支撑起来的,所以说,与一个人的功绩比起来,他的人格似乎更为重要。18,在一个没有伟人的时代,必然会成为小人泛滥的时代,加之在一个毫无信仰的时代,一切有害的精神气候随之复苏并蔓延,腐蚀着我们的灵魂和肉体,继而在这个时代出现了一群举止行为疯狂的人,他们招人厌恶的表现,令人讨厌的自吹自擂,丑恶的发笑,失去尊严的悲哀,无一不亵渎着我们原本就脆弱的精神荒原,直至成为凄凉的荒漠。19,世界上所有的好人,优秀的人,伟大的人,善良的人大都是一个特性,那就是它们天生就是“无我型”的人。他们从不主观而任性地把自己当做内部或周围的主宰者,当做群体中的绝对中心。他们从不会自我美化,从不会自爱自怜,他们通常表现出一种最低的姿态,他们既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着,也不是怨天尤人的恨世者,而是把自己当做最普通的人,与自己身边的或周围的人,一起痛苦和苦难。他们甚至会以别人的不幸感到不安和自责,仿佛别人的悲痛和苦难都是自己造成的。20,真正的高贵是无名的,他是作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如果人把高贵理解为一种人的特定的身份或一种特定的生活,并把自己和人们区分开来,那就等于歪曲了自己。所以说,每个人都能使自己高贵,只要他不是彻头彻尾的弱者,就能驰骋于自己原有的精神斗争的战场。21,在我们这个时代,缺乏敢于不看脸色说真话的,负责人的批评家,缺乏可靠地,科学的批评方法,缺少成熟的批评意识,缺乏健康的批评风气。22,中国人有糊里糊涂成人之美的坏毛病,中国人普遍喜欢讲关系和看面子,讲客套,这种庸俗习气是各行其便,一团和气的江湖做派。在中国,对权威从崇拜到膜拜的心里尤为普遍。因为他们普遍认为权威是无法抗拒和质疑的。所以中国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权威膜拜感,他们很容易被“先入为主”的假象所迷惑,所以他们非常注重第一印象,这就是中国人普遍都存在的“成人之美”的坏习惯。23,殷谦不是科学家,所以他就不能谈论科学;殷谦不是专家,所以他就不能谈论专业。在这个社会只有专家才是权威者,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独语式”地说话。而我不能客观说话,只有人们才能客观地说话,这里的客观必须是复数的,除了权威者,所有平头百姓作为个人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非客观的。24,要相信宽恕,怜悯和人性是人最好的美德;要相信眼泪和温情,亲密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要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人才生活的有价值,那就是当他想到别人给予他或他给予别人的好处的时候都会掉下眼泪。25,能不能想一想,我们倘若不想生活在恐惧的煎熬和绝望的折磨中,就必须把“过时的价值观”当作一种积极的情感,就必须放弃对金钱和权利错误的崇拜,就必须让那些见义勇为式的新型人格成为我们社会的主宰人格,就必须更加清醒的认识“雷锋式”的人物对于我们时代的价值和意义。26,不管人类踏入任何生存困境,都不应该丧失信心,而是应该把这些威胁和困境重新赋予人类及世界的命运以及意义的机遇,当做对自己的人性的尊严和高贵的挑战。越是在逆境中越要意识到自己是人类,而让“无意义感”远离我们。27,所有的文化都是以人文为基础的,文化体现着为人的精神。真正的文化能改变人,能从混乱中将人类拯救出来。文化的使命和任务就是要寻常自我,普通自我或低级自我,提升为优秀自我,赋予他们以理性的人性或博大的人性。28,文学艺术是一种向生活显示自由意志和精神力量的自觉行为,而并非“生活”驱使或奴役下的被动的行为。文学或艺术并不是对生活无条件的随同,放任和随顺,而是对生活的拒绝,拷问和质疑。29,有一个地方没有文学,那就是无须梦想的天堂;有一个地方没有文学,那就是毫无希望的地狱。只有人间才是有文学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人类的理想和希望。优美的修辞,丰富的想象,真实的描写,都文学感染力的因素。换言之,好的作品能够让人感到温暖和勇气,正义和力量,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种理想的精神图景。30,文学不是把庸俗当做庸俗的游戏,也不是向人的弱点妥协的投降书,我认为文学表现的是人类为摆脱庸俗之奴役所进行的卓越之努力,是人类战胜自己的弱点之光荣记录。我反对很多“作家”退回到自我,仅仅在“内心现实”之基础上创作,因为文学是人类的事业,而不是作家个人的事情;它绝对是神圣而重要的,因为它会对读者的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就算时代和现实社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文学大体就是这个样子,至少不能把文学谬论成令人无法理解的怪物。31,当代没有真正的作家,是因为当代作家不具备成熟的文化自觉,没有发现社会残缺和时代病相的能力和自觉,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代作家也只能用娱乐化和虚假的方式来粉饰现实和回避历史;在名利的强大诱惑下也不能捍卫尊严与自由,没有勇气向人们和权力说真话,这样的文学又能给人们提供什么温暖和光明。32,往后见了那些名气大得惊人的作家,和他们那些被吹得天花乱坠的作品,一定要循名覈实,无论他赚了多少钱获了多少奖,无论他写了多少字印了多少册,不论他引发了“地震”还是创造了“奇迹”,不管他是“天才”还是“鬼才”,我们都要看看他内里的“货色”究竟如何,千万不能听到名人的名字就激动,见到名人膝盖就发软,还没弄明白他内里的“货色”,就跪倒在他的脚下成为“利”的囚徒以及“名”的奴仆。33,鲁迅一样的作家在这个时代已经绝迹了,顾彬只是对中国当代没有鲁迅这样的作家感到失望,我认为无论哪个时代都应该有鲁迅这样的作家来为我们构建可贵的精神家园。我们需要鲁迅,需要他给我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引领,需要他的声音和勇气,正直和无畏。在“没有声音的中国”,他的声音穿过时间的阻隔,一直传到我们面前,我们并不奢望成为“鲁迅”,惟愿不要离“鲁迅”太远。34,文学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但文学的使命却不是经济的,也不是政治,而是为芸芸众生,要站到那些沾满了眼泪和泥巴的穷人中去;要为那些没有发言权的老百姓说话,将他们的呼声变成自己的作品。追求意义感的作家所关心的是罪孽和拯救以及人的痛苦这类问题,虽然这样的作家也可能怀疑和彷徨,犹豫,但他们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稳定的信仰基础,信仰赋予他们真正属于人的价值和意义,赋予他们生活以光明,而这些,是当今这些“盈利”作家们永远也享受不到和体会不到的。35,优秀的作家是为了追求美好才写丑恶的,为了追求光明才写黑暗的,因为光明的意义和价值远比黑暗本身要重要的多,所以才要表现人性的伟大和高贵,才要表达人们对光明的追求与渴望,人生来就是要与外部社会和心灵世界的黑暗斗争,以此来实现自己的道德完善和人格发展。36,真正的作家与生俱来就负有使命,无论他们处于何种境地,他们都必须信守这样一些尺度:那就是他能否超越现实中的自己,是否能够摆脱诸如金钱和权力此类的异化力量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否具有充分的教养和健全的人格以摆脱市侩主义带来的心灵败坏。若不能信守这些尺度,作家这个称号只是一个苍白的符号。37,真作家像赤金,假作家像伪钞。真作家心胸宽广,假作家心胸狭窄;真作家懂得为人类和民族之前途计深远,假作家只看眼前之利害得失;真作家追求大众之利益,假作家追求一己之利益。38,真正的作家或艺术家之所以耐心的叙事,致力于表达一种积极的,宝贵的思想;致力于传递一种价值体系,一种认识论和世界观;致力于传达自己对生活状况的理解,认知判断和特定的人生图景。真正的作家或是艺术家懂得文化艺术的功能和意义,那就是真正的文艺都具有创造并构建意义的功能,所以他们试图通过文艺来宣达自己的生活理念,并希望能达到影响人们的目的。39,尽管现在看来文学艺术不能够使人立地成佛,但我相信那些优秀的文学艺术仍然可以让我们的心智逐渐成熟,引导我们思考,让我们感到不安,并持久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内心生活,我喜欢它以微妙的形式给予我美好的观念和情感。40,社会道德的滑坡昭示了人文精神之危机,当今的文学艺术没有引人向上的力量感,甚至失去了它本来或者应该有的自觉地启蒙精神。所以我们要有理智的选择,在成熟自己的心智时,要选择一切启蒙的文学艺术作品所带给我们的力量。41,在我们这个价值迷失,信仰缺乏,人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种积极的,力量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它虽然也写黑暗,但它从不忘以光明作背景;它虽然也写丑恶,但从来都是以美好作底子;它不但帮助人将自己从野蛮的深渊和兽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而且能够从积极的方面影响别人的生活手段,并教会人懂得尊严,高贵,优雅,得体的意义,而不是蛊惑人沉溺于冷漠的残酷和自私的道德放纵,更不是纵容人为了追求物欲而出卖自己的灵魂和尊严;它任何时候都怀着温柔的善念,向人和世界表达深深的祝福的情感,从不诅咒生活,从不否定道德,从不逃避崇高,从不贬低人的尊严,从不把爱情视为“骗人的把戏”,而是沿着可靠,稳定的道德基础,无论遭受什么样的艰难和不幸,都能够深沉地,强烈地爱一切值得爱的人和事物。42,中国是一个信仰基本丧失的国度,我们缺乏对上帝的敬畏而崇拜世俗权力,没有信仰却有迷信;我们缺乏成熟的宗教意识和发达的宗教感,缺乏一个不为世俗权力所动摇的稳定价值体系和可靠的精神秩序。43,因为缺乏真正的信仰,更多的人丧失了对真正的信仰和对真理的守护,纷纷加入了“拜权”,“拜金”的“教门”,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自私和可怕,对现实社会的病象和残缺视而不见,“为己主义”的泛滥使那种更为健康的,理想的精神和生活秩序离我们越来越远。44,因为缺乏真正的信仰,我们的时代更多的是不知道敬天爱人的莽汉和妄人,更多的是没有善恶感,美丑感,是非感的“空心人”,更多的是陶醉在肉欲狂欢的“生物人”;更多的是有财富的贫穷者,有知识的无知者,蔑视道德的虚无主义者;更多的人变成了惟利是图的“经济动物”,变成了蛇欲吞象的势利小人和市侩之徒。45,信仰的缺失导致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漠滋养了“撒旦”的成长。我们时代的人活的可怜又可悲,信仰的缺失和丧失直接导致了人性的变异,真正善良的人越来越少,很少有对陷入逆境的不幸者充满同情和爱意。很少有真正的善良和高贵,无情的人与日增多,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就是现实的真实写照;大多数人在傲慢的权力面前已经丧失了体面和尊严,“撒旦”们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疯长,并且一脸恶意的狞笑。46,信仰就是爱,那种像上帝的爱。活的意义来自这种爱,惟有信仰和爱才是人类超越死亡,对付绝望,克服生活的无意义感的惟一的路径。47,从本质上而言,仇恨是一种有害并消极的情感冲动,恨同于爱,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情感形式。尤为那种无所不施,阴暗偏狭之恨,更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甚至给人们带来灾难。所以宽恕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要把仇恨牢牢地控制在我们理性的手中,继而将它引向宽恕,引向美好的和解,最终引向令人幸福的爱。48,中国知识分子一辈子没有真知灼见,很多知识分子的学术生涯没有意义,知识分子最求盈利学术,中国文学缺乏信仰。49,我所说的真正的信仰是一种作为人的精神,是一种人性的本真,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信念。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但却不相信上帝。人人都信仰和膜拜权利,物欲,也只能变成全力的奴隶和物欲的附庸,我们无法获得精神上的巨大支持。没有自己真正的信仰,我们就无法对抗恣睢的权利。无法追求正义和真理,自由的价值。50,人类精神和信仰的核心是和谐与仁爱,我们最终所追求的是一个和谐的,和平的和有情的世界。在精神与信仰的世界里,“天人合一”是人类唯一的生存理念,人类心中的“人定胜天”的迷思和疯狂将不复存在。51,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心灵的家园,一次次地主动接受着这些污染源。面对这样的问题以及困境,我们如何恢复和重建起自己的健康的精神家园,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灵环境,这是我们从现在开始正视并必须尊重和选择的问题。我们必须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软弱,克服这恶劣之外部环境的拘执,清醒而勇敢而地重新举起我们的精神旗帜。52,个社会倘若想真正健康,和谐地发展,就必须把对人们以及对生活的爱意和善念,当作人的稳定的精神基础,一个社会倘若把追求所有人的幸福当作根本的目标,它就必须强调这种爱的价值,就必须把爱当作行为原则和价值理念。53,真正有信仰,有意义感的人必然充满服务于社会的愿望和高尚的理想,虽然他们最终因为疾病的侵扰而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甚至与世长辞,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信仰的真谛;毁灭和死亡带来的不是阴暗的发泄和怨毒的诅咒,更不是绝望和颓废,而是对生命永不熄灭的善良愿望以及温暖的失意感和永远热情的祝福感。这种伟大的情感态度,正是上帝希望人类具有的伦理精神和道德情感。54,虽然老马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从没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5,当灾难频繁到不正常的时候,我们也许才发现科学技术的无力和低弱——我们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政治家及技术人员和科学家无法规定社会的发展模式,甚至在各自领域中都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当江河湖海,甚至我们生活的环境污染至此,我们意识到是咎由自取,自己成为自己成就的牺牲品。56,当越来越多严重的灾难在当前以及今后还会不断逼近我们时,我想唯一拯救的方法就是集中我们的力量去寻找一种可以依赖的信仰,在美好的信仰基础上发展我们自己。57,我之所以会对后人感兴趣,是因为希望他们的生活有这样一种尊严和价值——它与我们从几千年中所了解的人的存在还有些连续性。这并非就肉体的意义而言,而是就人类生存以及历史的意义而言。58,信仰是人类所能掌握的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它不仅可使我们的精神家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新和扩充,也是帮助我们找到一条走出困境的唯一的,充满希望的道路。信仰问题在一个前景不明并寻找拯救出路的世界中必然会成为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59,为了幸福和光明,我们必须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回属于自己的真正信仰,面对一切形式的灾难和黑暗,我们才不会惧怕,才不会懦弱,才不会倒下--有自己真正的信仰,勇敢地站立在“撒旦”的对立面,做一个有正义,有血性,有尊严的人。60,我想,只有真正意义上的信仰,才能把我们忧伤变成希望--在灵的生命里,在我们置身的劳苦中,我们将尽力于人性的完善。每个人都成为有良心的人,并对自己所生存并为之服务的社会担负起个人义务。……因字数有限制,这里不能一一列出,有兴趣的可到殷谦先生腾讯,新浪,网易等官方博客,微博查看相关的内容。

创作年表

1984年《中国少年报》:小小说《大肚皮的爸爸》;《星星诗刊》:《不要叹息》,《九月黄昏》等7首,这是第一次正式发表作品,时年正值9岁。1986年《新疆日报<红柳>副刊》:小小说《感动常无声》;《新疆日报<宝地>副刊》:诗歌《月是故乡明》,《马背上》,《春天》,《奥丽亚,请你告诉我》;《佛山日报》:诗歌《别乡》;《星星》诗刊:诗作3首。1991年《伊犁河》杂志:小说《海车儿》,诗歌《凝望窗外的夜晚》,《荷花》;《伊犁日报》;诗歌《早春》,《哦,贺年片》,《马背上的秋天》,《伊犁河咏叹调》等17首。1992年《北京晚报》:小小说《牧马》;《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诗歌《新年三章》,《桑叶》,《秋日抒怀》。《揭皮》封面1993年《新疆日报》副刊:小小说《儿子长大了》,散文《说给父亲》,《读雪》,《关于家的联想》;《中国建材报》:散文《惊魂摄魄之力量》,《文汇报》:《梦回香港》;出版长篇小说《花开花落》。1994年《芙蓉》:中篇小说《野魂》;《西安晚报》:小小说《古城往事》;《女友》,《文友》:小说《红月亮》,《你是一条鱼》,《晚霞的诱惑》,《九妹》等。1995年作品《北京文学》:短篇小说《桃子熟了》;《收获》杂志:中篇小说《喊山娘》;《延河》:短篇小说《在阿勒泰守望》;《女友》:散文《城市的麻雀》,《路在何方》;《中国文化艺术报》:杂文《关于诗钟》;《星星》诗刊:组诗《塔吉克少女》等22首;《新疆日报》:散文《表姐》,《生命的绿茵》,《远航生命》。出版诗歌集《似水流年》;散文集《青春无悔》。1996年《新疆日报<宝地>副刊》:诗歌《月琴》,《雪是一个好女孩》等18首;《散文》:《寻找爱神》,《眼泪打湿的花裙子》,《守着自己的房子过冬》;《中国青年报》:《老货郎》,《钟情独处》,《相逢在今夜》,《回到拉萨,回到了心灵的家》;《文学评论》:《请在多一些文艺批评》;《新疆日报》:《为“一本正经”正名》;《青年文学》:《少女的忏悔》,《阿艺》,《逢秋》。出版长篇小说《难得一见》。1997年《画骨》封面《新华日报》:散文《七色路》,《明月入怀》,《半个月亮爬上来》,《期待的日子》;《人民日报》副刊:小小说《我长大后做什么》,《红杜鹃》;《中国妇女报》:随笔《有序读书》,《品味读书》;《中国教育报》:散文诗《远航生命》,散文《给我一个支点》,《乐为芸芸众生》,《拥有温柔》,《生命的承诺》;《光明日报》:杂文《利益与智慧》;《十月》:短篇小说《父亲的黄昏》;《散文》:《阿依舍尔》,《你也只是路过而已》,《亲情》;《广州日报》:散文《江南的雨》等。出版散文集《四季回响》。1998年《啄木鸟》:短篇小说《巴郎子》;《当代》:中篇小说《今夏》;《诗神》:《对她说……》,《红咖啡》,《农民兄弟》,入选《中华诗歌精品选集》;《解放日报》:随笔《与最优秀的人们对话》;《经济日报》:随笔《桌前读书》,《关于书价》,《闲话读书》,《读书之乐》;《南方文学》:散文《海之恋》,《感谢生活》,《人生之圆》;《北京晚报》:散文诗《夜的絮语》,《铁犁赞》,《天道酬勤》;《钟山》:中篇小说《孤月》,短篇小说《西北麦客》;《甘肃日报》:小小说《静夜》,《夕阳下》。1999年作品《伊犁日报》:整版散文《福在福海》;《新疆日报》:随笔《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近安巴贴》,《阿勒泰散记》等13篇;《大河报》:散文《晚晴》,《逃避感动》,《童年纪事》;《人民日报》:散文《龙口的桥》);《新民晚报》:杂文《功夫在“市”外》;《新疆日报》:诗歌《第三只手》;《中国西部文学》:诗歌《期待》等13首;《青年文学》:短篇小说《天堂的颜色》;《安徽文学》:短篇小说《平安》,《四棵梨木》;《西部》:小说《冬天的童话》,《帕提古丽》,《吐鲁番的雨》;出版文学评论集《西部小说作家评论》。2000年《散文诗》:散文诗《静静的夜晚》,《曾经那条路》,《难忘岁月》;《南方文坛》:短篇小说《山的那一边》;《山花》:短篇小说《谁在说话》;《伊犁日报》:新闻述评《举一反三谋出路》;《西安晚报》:散文《夜幕下的都市人》,《感动常有声》;《消费者导报》:评论《授人以“柄”又如何?》,《尴尬的概念时代》;《望我春心托紫鹃》封面《今早报》:散文《温情底色》,《逃避感动》,《城市的麻雀》,《短章》,《朝阳的方向》。出版长篇小说《因为隆冬》,长篇小说《夹缝》。2001年《广西文学》:短篇小说《龙山》;《十月》:短篇小说《巩乃斯之恋》,《布达拉宫》。出版小说集《殷谦精品小说集》;《中国西部文学》:诗歌《城市里的乡村女子》,《乡情》,《一个卑怯的灵魂》等16首。2002年发表诗作《中秋》,《走不出的眼睛》,《日子》,《想起母亲》等86首;发表短篇小说《昆仑山传说》,《回家》;发表散文《只想握握你的手》,《缘来缘去》,《芒儿的十七岁》;短篇小说《飞来的阳光》,《不要再见》。2003年作品《女友》:散文《努力的人生》,《谁在寂寞,寂寞是因为思念谁》,《找回你的美丽》,《有月的夜》;《西安晚报》:杂文《有感于“钢轨碑”》,《请再多一些文艺批评》,《散文浅谈》,《把握时代的脉搏》。发表小小说《江南女子》,《你是我遥远的牵挂》,《年少的情书》,《纽约的过客》;短篇小说《月亮山的姑娘》,《胭脂》,《灰姑娘》被《中华文学选刊》选编发表。出版长篇小说《月也疯狂》。2004年发表中篇小说《温哥华的情人》,《爱人日记》;小小说《裸山》,《三姐姐》,《那是一种情怀》,《阿夏》;散文《守望生命》,《蟹忆》;《西安晚报》:杂文《“一流”的错位》,《教师的定位》,《巨人与矮子》;诗作《人生随感》。2005年一个时代的精神卫士——殷谦发表短篇小说《我是你爸爸》;《北京青年报》:《我要星期天的长头发》;发表系列文艺杂文评论《殷谦点评名著<红楼梦>》82篇;发表散文《结果不是你》,《乱世英雄》。2006年发表短篇小说《牵牛花》,散文诗《乌鲁木齐印象》,《火与冰》,《梅花三季》,《晚秋的北京》;发表杂文《<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雪芹同情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扬子晚报》:《车太贤是演艺圈里的好男人》;《广州日报》:散文《大学的那些事儿》;《当代》:《央视“实话实说”不让我说实话》;发表散文《德国印象》,《鲁迅为什么会有两个夫人?》,《别敲错门》;《杂文》:《李银河信口开河羞辱王小波》,《官员凭啥阻止媒体舆论监督?》。发表组诗《独山子》。出版长篇小说《左手婚姻》;散文《村里有个姑娘》,《惦念一串爱情钥匙》入选现,当代名家文集《感悟爱情》。2007年殷谦文集《北京青年报》:杂文《幽默评点考场作文》;《文艺报》:杂文《我为什么批评或反驳李银河?》,《我为什么要写娱乐评论?》,《<贞观长歌>被拍成了“贞观葬歌”》;《经济日报》副刊:随笔《一个人的春节》;《又是一年“情人节”》,《“情书”只是造塑一个倾诉者》;《中华读书报》:杂文《王朔<我的千岁寒>愚弄读者》;《南方周末》:《卖书的“艺术”》,《搞选秀与反选秀》;《中国教育报》:杂文《大学的腐败和教授的幼稚》,《名人凭什么享有批评豁免权?》;《人民日报》:《央视记者暗访遭围殴的幕后》;《广州日报》:杂文《殷谦:仿冒金庸是对金庸最好的赞美》,《殷谦:孔子为何被教授称为“丧家狗”?》;《北京晚报》:《“丧家狗”:不得不说出的真相》;《中国青年报》:散文《关于侯耀文》。2008年殷谦哲学著作《末世·2012》《伊犁晚报》:散文《海鸥,海鸥》;《伊犁晚报》发表殷谦整版专访《从乡下读书到都市放牛》;《重庆晚报》:《落落的故事》;《文艺报》:杂文《真正的作家不能把文学变成性奴》;《新民晚报》:杂文《向遇难同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北京晚报》:散文《先生的心灵会永不磨灭》;《中国青年报》:专访《殷谦:文化清明,饮其流者怀其源》;出版长篇小说《无处释放的青春》,《爱情原来这么伤》;长篇小说《情殇女友》;文学评论集《中国文坛的那些事儿》,出版杂文集《晚风集》。2009年《文艺报》:杂文《韩寒是个“革命家”》;出版长篇小说《爱是寂寞撒的谎》,长篇小说《你不在的西安还下着雨》;长篇小说《天廷秘传》,;学术著作《求职者的圣经》;出版《无处释放的青春全集》。2010年长篇小说《贰婚》,殷谦,著长篇小说《红砖房里的俏姑娘》,殷谦,著长篇小说《官场迷情》,殷谦,著殷谦长篇小说《诡村》封面长篇小说《望我春心托紫鹃》,殷谦,著杂文随笔集《人经》,分为“女人心经”,“情感本经”,“心灵真经”3部,殷谦,著2011年哲学论著《末世·2012》殷谦,著文化评论集《揭皮》,《画骨》殷谦,著殷谦作品全集长篇小说《诡村》,殷谦,著,2012年《殷谦作品全集》,其中包括:《阿曼的回忆》,《爱情代价》,《暗恋的少年》,《暗夜的梦想》,《难得一见》,《青春无悔》,《情路掌纹》,《永远到底有多远》,《雨季的私语》,《而外集》。2013年长篇小说《蒙古秘藏》2014年《蒙古秘藏》系列之《忽必烈秘器》封面长篇小说《忽必烈秘器》长篇小说《传国玉玺》2015年-2017台湾人间出版社:大散文集《活在当代》团结出版社:长篇小说《关中诡事之百年异闻》,《关中诡事之任氏家言》,《北漂爱情故事》。作品2017年-2018年作品东方出版社:百万字长篇神话小说《太古》。

人物评价

关于殷谦殷谦是以“精神卫士”而为文学界所知的作家。我曾认真读过殷谦的每一篇杂文评论,每一篇都有很深刻的思想,每一篇都令人震撼,如果不认真阅读殷谦的杂文评论,很难明白他在说什么,讲什么,想做什么;就如殷谦的小说,如果不仔细读,就很难感受到其中的妙处。殷谦20岁时就从事过党报新闻记者的职业,曾因揭露社会黑暗面而屡次受到来自媒体内外的打击。终于,他还是承认他无法适应这个职业,因为他的性格无法让多数人满意,甚至他所在媒体单位也对他忧心忡忡,觉得他不谙世故。从地方小媒体到中央大媒体,中国的大媒体小媒体殷谦一级都没落下过,别人都是从“小记者”到“大记者”再到“名记者”,越当越大,他是从小媒体到大媒体的记者,再从大媒体到小媒体的记者,越当越小,小到最终失去了记者这个职业。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他的秉直和正直的性格导致他无法与媒体大环境相融。在这样的一个文学环境,我想殷谦是孤独的。有人说他的思想过于偏激,可我认为,即便这些偏激的思想,也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殷谦向世俗挑战,寻找精神价值,尽管他的作品暂时不被当今一些消极心理的读者所认可,但我可以这么说,他将来一定会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影子。——贾平凹“殷谦是中国当今罕见的散文大师,他用真实的情感通过优美的散文驳斥了中国当代的欺诈者和谎言家,通过剖析自己与社会体系之间的心理和现实矛盾,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中国作家在艰难中所进行的悲痛以及勇敢的抗争,无疑这些文字是真实的,它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必须要遵循的道路。”——英国《泰晤士报》“殷谦是一个优雅的作家,他是最真实的,这种精神在中国当代作家群体中很难得。”——本马奇·泰尔“他的文笔没有自怜之处。”——马修·派里斯“文笔优美,重要的是他真心的流露,具有独有的风格。”——马格纳斯·林克莱斯抑制丑和恶就是培养善和美,提供美好就是提倡行善,撒播阳光就是善待自己,这就是殷谦在文学创作中一贯坚持的理念。他对当今文学和一些作家多有批评,他一贯认为,文学是一种艺术行为,它更应该承担起充当人类精神利剑的功能和作用,承担起净化人类心灵,照亮以及指引人心的光辉使命。这就是殷谦,作家。一贫如洗的他在现实面前倔强地生存着,为人而文学,为人性而文学,而不是为文而文学,或者为名利而文学。他是当今文坛中为数不多的实力作家,尤其在这个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无所不破的时代,他的作品更是坚持着与人们真诚的对话,企图提升或改善人们的精神世界。他常常在其杂文中含沙射影的批判现实问题,尤其对当今文坛和当代作家更是毫不留情地展开批评,在他的笔下我们常能看到“责任”,“道德”,“善良”这些字眼,甚至有不少人为他的这些字眼产生反感,为什么呢?因为殷谦撞击了他们的软肋,让他们感到极为不适。这就是殷谦,作家。为了建立很多人已经丢弃了的精神生态,为了坚守住那一片很多作家已经遗失了的文学生态而孤独地努力着。——陈忠实向来令人失望的,失望的莫过于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纵观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环境,不难发现我们有很多“炒作推手”式的表扬家,但却少见“质检员”式的批评家,即可信赖,负责任,有良心的文学批评家。正是在这样的荒凉而苍白的背景上,我看到了殷谦的身影,他的出现令人意外而惊喜。殷谦的文章,大都令人击节,气盛言宜,仿佛冬夜里一簇纯净而明亮的火焰,让人觉得心中一暖,眼前一亮。无疑,殷谦是不满的提问者,但更是耐心而理性的分析者,他的锋芒无疑是尖锐的。——雷达如殷谦这般细胞解剖式的文体批评,则有助于我们以一种直观,精微的方式感受文化病象的存在以及对我们时代的影响,或者感受到某一部文学作品的文体风格,以及作品的不足。读殷谦先生的杂文,对他评价,分析中国文化现象以及一些艺人,作家作品的一段文字,印象深刻。——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