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娟

艺术经历

曾昭娟曾昭娟的嗓子好,上学时爱唱歌,15岁时考入汉沽评剧团学员班。老艺人金艳荣是她的启蒙老师,给她说了《牧羊山》《梁祝》等戏。金艳荣的板头好,咬字讲究,给曾昭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主演袁素珍给曾昭娟说了《卖妙郎》《狐狸换太子》《冷宫》等戏。在曾昭娟的刻苦钻研和全团老同志的热情提携下,曾昭娟逐渐形成了高亢激昂,嘹亮清脆的演唱风格,成为汉沽评剧团的青年主演,一年演出150多场戏。曾昭娟1986年曾昭娟演出评剧《珍珠案》时,著名评剧演员花淑兰看了她的戏。1987年3月,曾昭娟有幸拜花淑兰为师继承花派艺术。花老师热情地指点她排演了《牧羊圈》《谢瑶环》等戏,使她如鱼得水,技艺日臻成熟。2022年9月1日晚,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手中饭碗端得稳》中饰演喜田妻。12月30日,参加《角儿来了“年年有好戏”》。2023年1月22日,参加《“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3春节大联欢》,表演豫剧《花木兰》。同日,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表演评剧《土地长歌》片段。

评剧之花

评剧之花--曾昭娟曾昭娟出生于河北省青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名铁路工人。因为工作的原因,父亲将全家从河北老家迁到了汉沽。年幼的曾昭娟也跟随父亲来到了汉沽——这个渤海湾内的鱼米之乡。在这里她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伴着蓟运河的流水,曾昭娟一天天的长大了。清凉的蓟运河水给了她一副金嗓子。在学校里,她一直都是文艺活动中的积极分子。那时的她最爱听收录机里李谷一的歌曲,那清丽,婉转的歌声常常引起她无限的想象。站在舞台上,放声高歌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于是,舞台成了年幼的曾昭娟一个美丽的梦。1981年,当汉沽评剧团在当地招生时,已经是汉沽一中的一名中学生的曾昭娟为自己的这个梦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这一次,一向乖巧的女儿在父亲面前表现显得出奇的固执。倔强的她就在父亲的反对声中,带着要当“最好的演员”的志向踏上了评剧舞台。在汉沽评剧团,她师从于老艺人金艳荣,袁素珍,开始了自己的舞台生涯。曾带着这份雄心壮志,曾昭娟苦斗在红氍毹上,在练功房里用汗水浇灌着自己的舞台梦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从老师那里学会了《牧羊山》《梁祝》等戏,于是汉沽的老评剧迷们惊喜的争相转告,在自己家的门口,有一个嗓子呗儿冲的小丫头,听她唱的戏,那真是叫过瘾。“小荷才露尖尖角”,16岁的曾昭娟在评剧艺术的舞台上显露出自己过人的天分。十几岁的她成了汉沽评剧团的主要演员之一。一年一百多场戏更让年轻的曾昭娟拥有了一大批喜爱她的观众。1986年,她荣获了天津文艺新人月新秀奖。掌声与鲜花一下子簇拥在她的周围。成功,已经幸运的降临在了她的身上。可年轻的她却不愿满足于这些成绩中,“做最好的演员”就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她还在渴望着用更多的东西充实着自己。1987年,曾昭娟有幸拜在了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花淑兰老师的门下。在评剧表演艺术中,花派的唱腔华丽,音韵悠长,更为讲究的是一出戏中唱,念,做,表都要吃功夫。拜师之后的曾昭娟在老师的教导下,又开始从唱腔到对白再到身段,一招一式,一字一腔的学习。几年间,她主演了花派传统曲目《谢瑶环》《朱痕记》《半把剪刀》等剧目,她不止继承了花派艺术的特色,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丰富着自己。1991年,曾昭娟被调进了天津评剧院。在这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上,她如鱼得水,显示着自己对于评剧事业非凡的感悟。在评剧舞台上,曾昭娟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也留下了许多的汗水。辛苦的付出也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梅花香自苦寒来”1999年,她荣获了第十六届梅花奖,跻身于中国艺术舞台的第一线。今天,当年说出“要做最好的演员”的小女孩,已经在评剧舞台上度过了二十个春秋。往日的尖尖小荷也成长为了今天青年评剧演员中的排头兵。但对于艺术的思考曾昭娟却没有停止过。在今天的评剧舞台上,曾昭娟拥有着骄人的资本。她师出名门,天赋极佳;二十年的舞台生涯已经让她拥有了日臻完美的技巧和丰富的舞台经验。在这个基础上,走继承前辈精髓的路,对于她来说是一条康庄大道,她可以不必承担任何风险轻轻松松的走在成功路上。可这一切却无法抵挡她对于“发展自己的风格”的渴望。2001年,对于曾昭娟有着特别的含义,一部新编历史剧《凤阳情》,让她的理想与渴望在真实的生活中有了一个着落点。拿到剧本的那一刻,她的心里真是又惊喜,又忐忑。从决心出演《凤阳情》的那一天起,曾昭娟就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了对于剧中人物的创作中去。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寻找着剧中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生命痕迹;她悉心揣摩着人物的举动,心理,希望真正走进马秀英的内心世界。近一年的排练中,小曾付出了超乎常人想像的心力与体力。2002年,曾昭娟带着《凤阳情》走上了唐山评剧节的评奖舞台。将自己这份心血的结晶呈现在了专家们的面前。舞台上的马秀英亦歌亦舞,转瞬间从一个乡野丫头成长为丰仪威重的一代贤后。而扮演马秀英的曾昭娟也在此时,完成了自己演艺生涯中的一次蜕变。伴着《凤阳情》的公演,曾昭娟在追求自己风格特色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凤阳情》成功了,在唐山评剧节上,它度的十四项大奖,还为天津捧回了一个优秀剧目一等奖;《凤阳情》也让曾昭娟在评剧舞台上的苦苦求索有了一次质的突破。2002年岁末,曾昭娟带着《凤阳情》走进了天津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播大厅。她希望将马秀英,这个自己投入大量心血的人物,放在所有关心她爱护她的观众们关注的目光中,这是她为大家交出的一份答卷,她期盼着她们的评注。曾昭娟知道,在艺术上形成个性风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她更明白,艺术的延续和发展都需要不断的开拓。2002年她被中央戏曲学院研究生班破格录取。走进了校园,在阵阵书香中完善着自己的舞台梦想。为了在艺术上寻找到一个真正的自我,她还会付出很多很多。可对于自己选定的这条艺术道路,她却永不言悔。

评审意见

曾昭娟比较全面掌握评剧旦角的表演技艺,在继承评剧花派基础上不断发展,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形成隽永热烈的表演风格。在评剧界具有较高声誉和广泛的观众群体,代表性和影响力较高。传承脉络清晰,师承严格有序,传承能力和意愿较高。经过评审组评审,该申报人曾昭娟符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审标准,同意推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