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正秋

历史评价

沈所一《新民民鸣之人才》:药风比为方老太,神情语白悉臻上乘。求诸今日,实鲜其匹。昨夜饰马介甫之杨翁,言辞之优美,表情之周密,较诸其演方老太有过之无不及。腹有诗书气自华,诚哉。为新剧之不可无学也。清末民国戏剧活动家朱双云①《新剧史·杂俎》:郑药风风雅士也。貌似妇人女子,饰蹩脚生,酸澁士,深得个中三味。无人能出其右者。慷慨激昂,风流潇洒则不能焉。有时起老太婆,足称上品。②《初期职业话剧史料》:人极聪明,写白话文,颇生动有致。徐耻痕《导演员之略历》:以嗜戏故,雅善评剧。民国纪元,如《民立报》,《民权报》,《中华民报》咸辟专栏,君以一身兼之,沪上报纸刊剧评自此始。未几,又自办《图画剧报》,改良旧戏,提倡新戏,实开风气之先。评剧既久,见旧伶工之知识不足与言改革,而新剧事业前此屡起屡踣,或由于主持之不得其人,于是坐言起行,独资稡新民新剧社,以辅助社会教育为己任。郑逸梅:清季先生于民立报上撰《丽丽所剧谈》,开评剧文字之先河。《申报》:在清末宣统年间,于右任氏在沪创办《民呼报》时,即署名药风作《丽丽所剧谈》,为中国剧评之始。中国早期电影人周剑云:①世为商族,族人无不持筹握算,君独好读书。人以其不谙生计学,惧堕家声,劝为吏,执不可固强之。始捐一卫。然以性不近,终不若其读书之乐。君无他嗜,第喜观剧。②君之评剧于艺术不甚苛求,而于伶人之品德则督之甚严。中国近现代电影导演,编剧费穆:郑正秋先生手创明星,奠中国电影事业之基石。无斯人,中国或无新剧与电影;有之,亦恐迟十年。中国近现代作家冰心:郑先生在戏剧界和电影界中,自有他不可消灭的绝大功绩,值得后人永远纪念。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傅谨《大众传媒与新兴的戏曲批评》:在所有那些为报纸撰写戏曲批评文章的知名或不知名的作者中,郑正秋无疑是晚清年间最重要的戏曲评论家。时光网:郑正秋是中国第一代导演和编剧的卓越代表,也是第一个可称之为艺术家的电影人。《人物》杂志:郑正秋是第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区别于同时代大多数“惟兴趣是尚”的电影人,他有自己的艺术主见与追求,提出影片要引导观众的欣赏趣味。

家庭关系

祖父郑介臣,于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之际来沪经商,开了家郑洽记土栈而成巨富,早年上海潮州会馆发起人之一。父亲郑让卿,郑介臣第二子,他以光绪间顺天府试进士第三十一名的资格,当过江浙盐运使,后调任三穗知府。弟弟郑正冬,后由郑正秋为之改名正栋,寓了他希冀弟弟来日成为国家栋梁的愿望。妻子郑正秋17岁时娶妻俞丽君。儿子郑小秋:演员,导演。民国12年,出演了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其父郑正秋病逝后,郑小秋转向了导演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海科学电影教育电影制片厂任导演,拍摄过大量科教片。

后世纪念

故居郑正秋故居郑正秋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上盐村,2017年8月,申报为第六批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铜像中国电影博物馆中的郑正秋铜像2005年,北京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幕,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决定,选出中国电影史上五位杰出电影人为“中国电影开拓者”,并树立铜像,作永久纪念。最后,任庆泰,郑正秋,黎民伟,夏衍和袁牧之五人入选。纪念碑2005年11月30日,中国电影先驱郑正秋,郑小秋,沈浮的纪念碑在上海福寿园“影艺苑”揭幕。纪录片2017年3月18日,纪录片《中国电影先驱:郑正秋》在郑正秋故里广东汕头市潮南区举行首映仪式。